本网讯(通讯员 王海涛 吴珂 文/图)近日,我校软件工程学院紧扣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与数字经济人才培育需求,组建专项调研团队,先后走进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开展深度交流。围绕专业建设、校企协同育人、实训平台打造等核心议题,通过经验分享、难题共探,实现双向赋能,以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
11月3日,调研团队走访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交流会上,计算机学院院长全丽莉分享了其专业群建设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果,从顶层设计层面解读如何让专业布局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电子教研室主任则聚焦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详细拆解课程体系构建逻辑。

“我们在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中,也面临着‘如何平衡理论深度与产业实践需求’的困惑,武汉城职的‘产业反向定制课程’模式,给了我们很大启发。”调研团队成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对方展开热烈讨论。双方还就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具体问题交换了方案,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分享了“企业导师驻校授课”的经验,我校则介绍了“学生项目化学习”的探索成果。会上,双方达成共识,将共享课程资源与教学案例,实现优势互补。
11月7日,调研团队走访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该校的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作为国家第一期“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骨干专业,成为双方交流的核心焦点。其教研室主任介绍了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具体情况。

“我们近年来持续探索与本地科技企业共建实训项目,不过在项目落地实效及学生能力转化效率方面,仍有优化提升的空间。”软件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结合校企合作实践,与对方深入探讨“校企协同育人”推进中的难点与突破方向。双方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并初步确定了多维度的合作意向。
此次跨区域调研,既是一次“对标先进找差距”的学习之旅,更是一场 “双向赋能谋发展”的合作之旅。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广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先进经验,为我校软件工程学院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产业适配性提供了重要参考;而我校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实践探索,也为两校拓展智能专业边界、创新育人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下一步,软件工程学院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湖北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吸收—转化—创新”落地,同时与两校建立长期交流机制,在课程共建、师资互派、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以协同之力破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痛点,共同培养更多适配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贡献合力。